【品牌采風】江淮鑄脈揚鐵軍 黨建引領潤民生——引江濟淮工程創(chuàng)新打造“江淮鐵軍”黨建品牌紀實 |
|
|
|
晨曦微露,江淮大地漸漸蘇醒。在引江濟淮二期工程項目建設現(xiàn)場,首先映入眼簾的不僅是忙碌的工程工人和各種機械設備,更是一面面迎風招展的紅色旗幟。 “黨員突擊隊”“青年先鋒崗”的標牌在朝陽下熠熠生輝,安全帽下,一枚枚鮮紅的黨徽在忙碌的身影中格外醒目。在混凝土攪拌車的轟鳴聲中,一場簡短的“工地黨課”正在開展。十余名黨員圍站在施工圖紙前,聆聽支部書記講解施工要點,也重溫著新四軍“鐵軍精神”的時代內(nèi)涵…… 尋根:紅色血脈潤澤新時代國脈 站在千里挺進大別山紀念館的將帥墻前,引江濟淮二期工程黨支部書記趙國鋒和黨員們仿佛聽到了歷史的回響。2023年初春的那次主題黨日活動,讓建設者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觸摸到這片土地深處的紅色脈搏——從大別山到皖南,從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到江南革命根據(jù)地,無數(shù)的紅色印記如同星火般在這片熱土上閃耀。 “我們腳下不僅是工程地基,更是革命先輩曾經(jīng)浴血奮斗過的土地。”趙國鋒指著紀念館內(nèi)一幅泛黃的作戰(zhàn)地圖,對身旁的年輕技術員說道。在莊嚴肅穆的展館內(nèi),銹跡斑斑的槍械、泛黃的家書、生動的戰(zhàn)斗場景復原,讓參觀的黨員們無不為之動容。青年黨員段義在一挺重機槍前駐足良久,輕聲感嘆:“先輩們用如此簡陋的裝備都能創(chuàng)造奇跡,我們還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 正是這次深入革命圣地的尋根之旅,讓黨支部找到了精神傳承與工程建設的契合點。趙國鋒在返程的車上就陷入了沉思:這片土地孕育的“鐵軍精神”——聽黨指揮、服務人民、忠于使命、紀律嚴明,與工程建設需要的忠誠擔當、攻堅克難、團結(jié)協(xié)作、創(chuàng)新求精的時代要求如此契合。 “工程項目是冰冷的,但人有溫度,精神有力量。”回到項目部,趙國鋒指著墻上的工程示意圖對黨員們說,“我們建設的不僅是一條水道,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我們要把‘鐵軍精神’這面旗幟豎在工地上,豎在每個建設者的心里?!?/p> 從此,“江淮鐵軍”的特色黨建品牌應運而生。黨支部將新四軍“鐵軍精神”與工程建設深度融合,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的國家水脈建設中煥發(fā)新的光彩。 鑄魂:多維融合的創(chuàng)新實踐 在尋根明晰精神內(nèi)核的基礎上,黨支部通過前往烈士陵園清明祭掃、組織紅色主題觀影等沉浸式活動,將“鐵軍精神”從歷史課堂真正植入黨員心田。清明細雨中的祭掃,黨員們佇立碑前,雨水與淚水交織,誓言在蒼松翠柏間回蕩。 走進太和項目黨員活動室,“江淮鐵軍”黨支部的展板首先映入眼簾。一旁的學習心得墻上,貼滿了黨員和積極分子、發(fā)展對象們撰寫的心得體會,每一張紙頁都記錄著一段思想的淬煉與成長。2024年夏天的那個雨夜,在完成當天的防汛巡查后,由二十余名黨員、發(fā)展對象、積極分子組成的防汛抗洪突擊隊隊員們正圍坐在活動室暢談理想,吸頂燈在小屋里鋪滿溫暖的光。剛從工地回來的安環(huán)部主任包鴻洲還穿著沾滿泥點的工裝,他伏案疾書時,安全帽還擱在桌角,帽檐上的水珠緩緩滴落,在心得體會紙上暈開一小片水痕。“今天的雨下得真大,雨珠不間斷地砸在地上不一會兒就成了一小片水坑上,我看著大家在雨中忙碌的身影”他寫道,“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是‘鐵軍’精神——就是洪水當前,黨員必須第一個跳下去,最后一個撤出來?!弊源虺蔀槿朦h積極分子以來,在安全管理崗位上也度過500多個日夜了,唯有談到去年的那個雨夜時他下意識地直了直身子,眼睛閃著晶晶亮的光。 這面會“生長”的心得墻每個月都會有不同的主題,也會邀請團員青年、職工群眾寫一些自己最近學習的新理論新知識,大家茶余飯后圍著墻面互相交流,已經(jīng)成為項目黨建最生動的實踐日常。它記錄著黨員們從思想洗禮到實踐淬煉的完整軌跡,讓抽象的黨建要求化作可見、可感、可觸的成長印記,在潛移默化中筑牢了“江淮鐵軍”的思想陣地。 此外,項目創(chuàng)新警示教育形式,組織職工創(chuàng)新拍攝廉潔主題微視頻《永別了!AAA建材王總》。這部由黨員職工自編自導自演的微視頻,取材于項目紀檢組在日常廉政風險排查中發(fā)現(xiàn)的案例。讓普通黨員扮演關鍵崗位人員,通過角色代入式的體驗,使“廉潔從業(yè)”從紙面的規(guī)章制度變?yōu)樯砼R其境的深刻感悟。拍攝過程本身就成為一堂生動的組織生活課,黨員們在研討劇本、演繹劇情的實踐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鐵軍精神”中“秋毫無犯”的紀律要求,實現(xiàn)了“支部組織創(chuàng)作、黨員全員參與、教育融入過程”的黨建與業(yè)務深度融合效果。視頻在項目部播出后,有職工感慨:“看到身邊的同事出演,比看專業(yè)演員更有沖擊力,廉潔自律真的就是我們每個人日常要守住的防線?!辈痪煤?,項目部關鍵崗位人員鄭重簽署《廉潔從業(yè)承諾書》,筆尖劃過紙面的沙沙聲,許下的是沉甸甸的承諾。 潤心:凝聚人心的溫暖力量 “江淮鐵軍”的品牌溫度,不僅體現(xiàn)在工程建設的硬實力上,更書寫在服務人民、溫暖社會的點滴實踐中。它體現(xiàn)在急難險重時的挺身而出,也融入于日常工作中的守望相助。 2023年盛夏,江淮大地遭遇罕見旱情。當時項目屬地肥西縣高店鎮(zhèn)雙豐村的稻田里,土地龜裂,秧苗焦渴。項目黨支部聞訊而動,迅速與村黨總支結(jié)成“抗旱對子”。一時間,項目的挖掘機開赴田間,為村民晝夜不停地開挖疏浚溝渠;黨員技術骨干帶著抽水泵、電纜線駐扎渠邊,頂著烈日調(diào)度引水。經(jīng)過連續(xù)多日的奮戰(zhàn),清冽的河水終于涌入千畝農(nóng)田,滋潤了干渴的禾苗,也滋潤了當?shù)卮迕窠棺频男摹?/p> 這份“鐵軍”的擔當,同樣傾注于項目內(nèi)部的凝心聚力。在施工最緊張的階段,項目部組織全體青年員工開展現(xiàn)場義務勞動,對2680平方米的施工平臺進行淤泥清理。炎炎烈日下,領導班子帶頭揮鍬,青年員工們汗水濕透衣襟,卻無人叫苦叫累。經(jīng)過兩小時的奮戰(zhàn),作業(yè)面煥然一新,為工程順利推進創(chuàng)造了條件,更在并肩勞動中升華了團隊的情誼與斗志。 從向外紓解民困到向內(nèi)凝聚團隊,項目黨組織將“鐵軍精神”中服務人民的宗旨,化作了“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生動實踐。工程建設期間,項目部優(yōu)先使用當?shù)貏趧杖藛T、利用施工便道為村民修建便民路,真正實現(xiàn)了工程建設與地方發(fā)展的同頻共振、互利共贏。這條北上的水道,輸送的不僅是潤澤萬家的清泉,更是一份流淌在工程沿線、溫暖人心的深情厚誼。 如今,引江濟淮工程交出的不僅是一條溝通江淮、福澤萬家的供水生命線,更是一份黨建引領工程建設的精彩答卷。 數(shù)據(jù)顯示,在“江淮鐵軍”黨建品牌引領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占總投資額的98%,單元工程驗收合格率保持100%,安全生產(chǎn)“零事故”目標順利實現(xiàn)。項目先后涌現(xiàn)出了“合肥市金牌員工”“中國電建集團青年崗位能手”等先進個人,項目部參建的十五里河閘站工程、合肥市兆河生態(tài)清潔小流域建設工程盛橋河生態(tài)清潔小流域建設一期工程榮獲合肥市市政工程“廬州杯”獎。 更重要的是,項目培養(yǎng)鍛造了一支既精通現(xiàn)代工程技術,又傳承紅色精神血脈的新時代建設鐵軍。許多年輕技術骨干在工程攻堅中入黨,把“鐵軍精神”融入職業(yè)生涯。 在引江濟淮工程采訪,最打動人的不是宏大的施工場面,而是那種無處不在的精神力量。從主題黨日活動的深刻洗禮,到警示教育活動的警鐘長鳴;從黨支部日常建設的扎實規(guī)范,到攻堅克難的先鋒本色——“江淮鐵軍”黨建品牌之所以充滿活力,正因為其找到了歷史與時代的共鳴點,實現(xiàn)了精神與實踐的深度融合。 引江濟淮工程終將竣工,但“鐵軍精神”必將隨著北上的清泉,持續(xù)滋潤這片土地。這條水道輸送的不僅是長江之水,更是一種永不褪色的紅色信仰。 |
|
|
【打印】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