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風(fēng)絮語:一橋連起歲月暖 |
|
|
|
晚飯后的風(fēng)帶著白日余溫,卻已少了灼人的燥意。我與二三同事沿著楊柳山被夕陽染成暖橙的石板路慢慢走。 “前頭怎么這么熱鬧?”小吳忽然停下腳步。順著他指的方向,只見山坳里那棵老槐樹下圍了一圈人,蒲扇搖得簌簌響,笑聲裹著方言飄過來,像浸了蜜的糖水。我們循著聲音走過去,沒等湊近,就聽見一個洪亮的嗓門:“昨兒我家小孫子上學(xué),不用再繞那三里遠(yuǎn)的渡口了!騎個電動車過大橋,十分鐘就到鎮(zhèn)上小學(xué)!” 是村里的王大爺,23年白馬大橋通車時,就數(shù)他笑得最歡。此刻他正站在槐樹下的石墩上,眉梢眼角都堆著笑:“你們是不知道啊,以前這烏江就是道坎兒!汛期的時候,渡船停了,我家老婆子去鎮(zhèn)上看病,得繞到鄰村的橋,來回要走兩個鐘頭。有次雨下得大,她在泥路上摔了一跤,現(xiàn)在腿上還留著疤呢!” 人群里有人接話,是扎著藍(lán)布圍裙的李大嬸:“可不是嘛!以前賣菜更難,天剛微亮,就得起來挑著擔(dān)子趕早渡,要是遇上漲水,菜爛在擔(dān)子里是常事?,F(xiàn)在好了,大橋通了,卡車直接開到村口,早上摘的青菜,中午就能擺到菜攤上!” 我和小吳悄悄站在人群外圍,沒有出聲。風(fēng)把村民的話吹得更清,那些關(guān)于渡口、泥濘、等待的舊故事,像黑白老照片在眼前晃。我們想起日夜輪班盯著混凝土,總說“等大橋通車了”的日子,這橋在村民心里,早不是鋼筋水泥的建筑,是踩著就能踏實的日子,是盼了多少年的順暢。 天漸漸暗下來,山坳里的燈亮了,昏黃的光落在老槐樹的枝葉上,也落在村民們帶笑的臉上。 往回走時,月亮已經(jīng)升起來,灑在白馬大橋的鋼索上,泛著銀亮的光。橋上車燈連成串,像流動的星子,從河面一直鋪到遠(yuǎn)處的鎮(zhèn)子。小吳忽然說:“以前總覺得咱們干工程,就是圖紙、鋼筋、混凝土,今天才明白,每一塊鋼板下面,都接著老百姓的日子。” 我點點頭,風(fēng)里混著遠(yuǎn)處村里傳來的笑聲,心里忽然變得特別暖。 回到宿舍時,窗戶外還能看見白馬大橋的輪廓。想起傍晚村民們說的那些話,沒有華麗的詞,卻比任何表彰都讓人踏實。 原來我們筑的不只是跨越河流的橋,是讓奔波的路變近的橋,是讓日子越過越暖的橋,是把我們和這片土地、這群人,緊緊連在一起的橋。夜里躺在床上,耳邊仿佛還飄著晚風(fēng)里的那些話,輕柔,卻又沉甸甸的,落進(jìn)心里,成了最珍貴的念想。 |
|
|
【打印】 【關(guān)閉】 |